如果提到1895會想到什麼?

若是個「正港」的台灣人,肯定在腦海裡自動列印出台灣被割讓給日本、

短命存在150天的台灣民主國及長達半年 乙未抗日戰爭

 

若問京都人1895會想到什麼?

可能有這種回答──『日本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於1118

京都大本營報告:「全島(台灣)悉予平定」。』,

 

基本上應該是很開心地告訴你,在那一年他們有了平安神宮

可以緬懷那些美好的曾經。       

 

京都擁有首都的光環長達1,075(西元794~1868)

自從明治天皇在1869(明治2)「再幸」東京,連昭憲皇后也移駐東京後,

這下子意謂著「回不去了!」,也就是日本重大的歷史事件──「遷都東京」。

 

如何讓京都在歷經幕末的戰亂與遷都的打擊後重新站起來?

當然是請京都「始祖」桓武天皇坐鎮,重現「平安京」時的風華!

秘技就是蓋座「平安神宮」,把桓武這塊神主牌擦亮,

讓它成為新京都象徵與精神支柱。

 

祭祀歷代日本天皇(天照大神的後裔)的廟宇就叫神宮

平安神宮1895年落成時,只祭祀於794年遷都到平安京(京都)桓武天皇

後來在1940年才追加祭祀孝明天皇

孝明天皇是平安京的末代天皇,

次子就是遷都到東京的明治天皇

 

既然是賞櫻團,就讓歷史的歸歷史,

咱們先把平安神宮的建築隨意瀏覽,接著才是好「」上場。

 

  

圖片來源:平安神宮官網

 

 

 

應天門(神門)是二層樓結構,建於1894年。

神宮內的建築幾乎都是「碧瓦丹塗」,朱紅色是皇家的代表色。

 

 

 

進入應天門後就是平安神宮的廣大內院

 

 

 

額殿,建於1940年。

照片正中的手水舍(淨化用,洗手+漱口)上頭有隻白虎的造型,

所以按照「左青龍、右白虎」的原則,這裡是由本殿往外看的......右邊

 

 

  

 

平安神宮的建築格局是左右對稱,所以對面都有個雙胞胎。

 

 

 

神樂殿(儀式殿),建於1940年,這邊的手水舍上頭是條蒼龍

 

在神樂殿和手水舍之間的「櫻花樹」開得很怪ㄋㄟ!

呵呵…….它們是粉紅色的「御神籤」,很應景喔!

 

 

 

 

神前結婚式就在神樂殿舉行

 

  

在靠近龍尾壇的地方有專業攝影師在幫人拍照,不過生意……..

 

有注意到地面嗎?鋪滿白色細砂石的地不但容易排水 ,

據說夏天也比較不會熱。

 

  

廣場上最醒目的自然是位於正中,在1894年建造的大極殿(外拜殿)

 

 

 

行色匆匆的是巫女(不是女巫喔!)神子,他們是在神社工作的人。

 

 

 

 

大極殿後面還有建於1979年的內拜殿祝詞殿本殿

或許細心的你會覺得奇怪,為何這麼晚才建這三座殿?

其實平安神宮在1976年曾遭蓄意縱火,把在1940年才增建的內拜殿、

祝詞殿及本殿全燒了 (共毀了9),後來是靠全國募款3年才得以重建,

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規模。

 

 

 

好細膩的圖案!

 

 

 

在大極殿左邊有個很特別的景點就是「左近の櫻」,開得真是茂盛燦爛啊!

其實右邊還有個「右近の橘(呵呵…..沒拍到),代表的都是守衛天皇的武官

 

 

 

在大極殿左邊的二重樓閣是建於1894年的「蒼龍樓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是蒼龍樓的孿生兄弟──白虎樓

 

 

我想桓武天皇住在這兒應該很有親切感,因為平安神宮是當年平安京

宮城的縮小版(平安京的範圍比現在的京都市小)

1,200多年後的現在能再見到剛建都時的風采,任誰都會充滿感動。

 

我們千里迢迢來到平安神宮可不是要來看建築物,

仔細看上圖的白虎樓是不是有4個字──神苑入口

 

 

 

 

從這張官網的圖片中可以清楚看出神苑的範圍有多大,

幾乎是平安神宮整體面積的一半,約有1萬坪( 33,000平方公尺 )

 

當然啦!比起咱們的大安森林公園7.8萬坪是小多了,

不過它是著名園藝師小川治兵衛 (1860~1933)花費20年時間精心打造的

池泉迴遊式庭園,被視為明治大正時期的庭園代表作。

 

所謂的池泉迴遊式庭園是強調元素的庭園名稱,

是禪宗思想中自然寫意的一種實踐。

典型的配置是以水池為中心,沿池子周圍佈置茶亭,並沿路加入景觀元素,

利用水中倒影、松榕樹、錦鯉及山石等,表達出幽玄之美。

 

說得再多也比不上用看的,只是得麻煩大家看下篇,

因為雅虎一次不能放超過74張照片,會自動斷尾」,

嗚嗚........只好先自裁!

 

未完待續..........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寶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