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平野神社真的不大,聽說有的旅遊書還標示是可去可不去的景點,
這回旅行社會安排此地是因為它「無料」嗎?
迥異於前幾篇的櫻景,平野神社小巧又熱鬧……….
在常夜燈(石燈籠)旁的撥髮美女正是本團的領隊兼導遊。
相信很多人都在期待看到她的正面吧?
是否你也感受到那種喜慶的氛圍?
大紅桌子當椅子挺好用,比萬博紀念公園的紅桌子大不少喔!
店家也有擺「正常」的桌椅,在櫻花樹下用餐真的很愜意。
根據日本書紀(日本最早的正史)記載,早在神功皇后時代(西元170~269)
就有賞櫻的風俗;雖然不確定是否真有曾親征朝鮮的神功皇后存在,
但賞櫻的歷史確實是源遠流長。
或許有人覺得好像到了XX夜市,但在樹下花間設酒舖茶店,
與親朋好友一起飲酒品茗,對日人來說才是完整的「櫻花祭」啊!
日本所有祭典的精神都是人們與眾神共聚一堂,吃吃喝喝,
欣賞音樂與表演。
現在的平野神社建於1624年,神社內有50種,約4百多棵櫻花樹。
乍見美女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真是讓人愉悅的一天。
真的是就地便鋪上蓆子?好大一片哪!
只是寫著XX茶屋……
原來可以畫地為「王」喔?還要跟茶屋預約咧!
因為平野神社原本在西元782年就建在皇后的御殿內,當第50代天皇
桓武在延曆13年(西元794年)要由奈良遷都到平安城(京都),
(平安時代的起始年),平野神社也就被一併搬過來。
別看它目前小而美,當初作為宮廷的神社備受尊崇,
面積原本很大的呢!
參道
奉燈柱
神門下的靓媽咪,十分有型!
拜殿(進行祭祀及禮拜的社殿)
約有85%的日本人信奉「神道」,其中的神社神道是日本神道信仰的主流。
一般人在出生30~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到神社去參拜,可見神社是
神道的信仰中心。
神道原本是以自然崇拜為主,如山神、太陽神、月神或樹木等,
後來一些動物的靈魂也被當作崇敬對象;發展到後期的人格神包括
歷任天皇、幕府將軍、功臣及武士等,神社基本上還是沒有所謂的靈牌存在。
日本的神缺乏實體,沒有具體面貌,是一種抽象的存在,
可隨時化身為雨、雲、風、石、樹……..,所以包容性相對大。
本殿
由於平野神社在江戶時代(西元1603~1868)即因夜櫻聞名全國,
所以代表神社的「神紋」(徽章)就是櫻花。
平野神社祭祀的是「平野皇大神」,
但祂不是一位神,而是4位御祭神的合稱,包括:
今木皇神(源氣新生、活力生成之神)
比賣神(生產力之神)
古開神(平安之神)
久度神(灶、衣、食、住的生活安泰之神)
看來一個平野神社就可以滿足生活上的各項祈求。
到底要怎麼拜其實搞不太懂,鞠躬兼拍手很忙ㄋㄟ!
據說是鞠2次躬→拍2次手→再鞠1次躬→禱告,
不過也有人說拍完手後先禱告,接著再鞠1次躬。
呵呵…..莫衷一是啦!
啊!和服美眉……
嗯……..雖然有些歲月的痕跡,但仍不掩她高雅的氣質,還是美!
相傳日本第65代天皇花山在位時,每次臨幸平野神社都要親手栽種
一棵櫻花樹,於是神社裡的櫻花就愈來愈多了。
不過花山天皇連頭加尾才在位3年……..
肯定是許多人的努力,平野神社才能在平安時代(西元794~1185)中期
就已有數千棵櫻花樹了!
花山天皇寬和元年(西元985年4月10日),平野神社舉行臨時的敕祭
(天皇派使者到神社祭祀),大家歌頌櫻花,讚美春天,並在祭典結束後
表演舞蹈及賽馬。此後平野神社固定在每年4/10都舉行「櫻祭神幸祭」。
所以說,在位時間的長短不重要,但一定得做點什麼好讓後人記憶懷念。
櫻苑.........
神社的櫻苑中有附近的衣笠小學校的學生所畫的許多畫當裝飾,
也就是「社區總體營造」的概念。
短短45分鐘的參觀時間,於5:30離開平野神社。
做為一個曾經是宮廷的神社,當然值得到此一遊囉!
未完待續.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