領隊「小葉」在桃園機場已先開宗明義告知這趟旅程很辛苦,
吃得不好,住得也不好!
但自己向來不喜歡過度文明的地區,
小葉的一番話在心湖裡是起不了絲毫漣漪或半分忐忑。
咱們先來說說這11天的日常生活(915~9/25)……….
1. 食的方面──
「羊」在此次的旅行貢獻了許多美好的飲食回憶,
若是宗教或命理的原因不吃羊肉者就另當別論,
要是只為了怕羊騷味而不吃羊肉的人便屬多慮了!
新疆有句俗諺說:「羊肉吃一回,想二回。」,其好吃可見一斑!
一羊三吃(手抓飯、清燉羊肉及烤羊肉串)
烤全羊
「拌麵」對趕行程的新疆旅者來說十分方便,
有時是豪華吃法,屬新疆18怪之一的合菜菜色「大盤雞裡拌皮帶」;
有時是簡易版的一碗麵+一碗菜肉,自己的麵自己拌。
「番茄炒蛋」永遠是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菜色,
新疆稱為「西紅柿」的番茄產量佔中國的90%,
而中國的西紅柿產量佔全世界的60%,真的不能小看它喔!
雖然蕃茄量產,但蛋價貴;
在某些地區一份番茄炒蛋也要RMB48元哪!
18怪之一「新疆吃的烤饢像鍋蓋」也很特別,
說穿了就是「烤麵餅」,種類據說有50多種,好不好吃差很多。
除了路邊有販賣,團餐也會出現,日後再專文介紹。
9月份是瓜果成熟的季節,導遊「小金」常在路邊買哈密瓜,
所以我們幾乎是餐餐都有香甜的哈密瓜吃;
此外,香梨、西瓜、油桃、無花果、葡萄、蘋果及水蜜桃也都很可口。
不知什麼原因,我在回台灣的前一天嚴重腹瀉,
這對專往「有特色」地區鑽的我來說是絕無僅有的經驗。
2. 衣的方面──
今年新疆的雪下得比往年早,我們抵達烏魯木齊是9/15,
據說已下過3場雪。導遊表示今年的烏魯木齊沒有夏天,
平均氣溫是24度,當晚將會是整個行程最熱的一晚;
隔天往北走的最高溫是18度,最低溫8度。
行前幾天正好又碰到中國變天,所以溫度像是坐溜滑梯。
普遍來說,出國旅遊採「洋蔥式穿法」最萬無一失,
但這次有幾天還是凍到冷吱吱啊!
3. 住的方面──
旅館的級數從3星到5星不等,有些真的是「開了眼界」 。
烏魯木齊的海德酒店(9/15)
富蘊的山河酒店(9/16)
領隊建議進房半小時後,等水熱了才洗;
一次只供應半小時熱水,下一輪需再等20分鐘。
布爾津的蘇通假日酒店(9/17&9/19)
賈登峪的鴻福生態渡假酒店(9/18)
這裡的熱水器一樣只供應半小時,
比較不同的是下一輪等它熱要2個小時。
奎屯的奎屯賓館(9/20)
伊寧的瑞陽皇冠酒店(9/21)
巴音布魯克的西部情酒店(9/22)
床舖頭頂上方天花板的燈半垂落著,店家只用膠帶胡亂撐住;
浴室天花板還開了個大洞,好怕有什麼東西摸黑爬下來;
更別提櫃子全部沒門哪!
庫爾勒的康城建國酒店(9/23)
個人認為是全程最好的旅館,進電梯需刷房卡才能按樓層。
導遊調整餐標讓我們享用此五星級飯店的自助晚餐,
一客RMB138元,嗯……家人吃了拉肚子。
華航機艙(9/24)
呵呵…….比「西部情酒店」還難睡!
4. 行的方面──
交通是此行最讓人痛苦的部份,早知景點之間的距離遙遠,
但實際體驗起來就不是簡單的一句「坐到XX開花」可以形容。
17位團員加上導遊及領隊坐37人座的中巴尚稱舒適,
可是初見面的小金導遊上車第一句話就足以震撼大家:
『每天行車距離有400公里上下(台北到高雄是356公里),
全程共4,300公里,若包括景區的折返路會超過5千公里;
要是再算上坐飛機的里程數,等於是2萬5千公里的長征。』
哇哇哇!夠嚇人吧!
師傅(司機)絕對是決定是否有個美好旅程的靈魂人物,
我們的劉師傅是出名的「慢駛王」,車速控制「得宜」,常被團友嫌開太慢。
會如此正是因為中國有「區間測速」(西藏遊記有談過就略而不表),
10輛車中有9輛會被罰款,讓相關單位靠這個「德政」賺不少錢,
而劉師傅肯定是最「沒貢獻」的那一個啊!
新疆各地都在修路,有時必須中途駛離公路,
往下顛簸搖擺一段路再奮力爬上來。
但整體來說,比導遊預告的難行要好許多。
既然是在一個正在開發的地區一路拉車趕行程,
如何「解手」的問題就相對嚴重。
導遊小金說的第二句話就是:
『少喝水,用抿的方式喝,次數可以多一點,
否則沒辦法一直幫大家找廁所。」
大夥兒幾天下來都很節制,還贏得師傅讚美本團「金厲害」,
最後終於有人受不了發飆……..
隔天早上領隊就宣布,
想上廁所的人只要提前15分鐘告知,會找地方讓我們解放;
而那天已是行程的第9天,也是我嚴重腹瀉紀念日。
呵呵……一點都不誇張,我全憑意志力撐到每個「解放點」,
實在是太佩服自己了!
5. 拉的方面──
不是拉車,不是拉薩,是拉撒。
有些人對中國行裹足不前的主因是「衛生間」的問題,這真的是無解;
即便是看似文明的首都北京,衛生間還是會不衛生,有的連「門兒」都沒有,
所以對新疆會有怎樣的如廁環境心知肚明。
家人說我的嗅覺因為一次西藏行之後而不知臭味,恐怕是真的…….
有團友在第一次上新疆廁所就吐了,最後大家全部口罩不敢離口鼻,
而我僅需「閉氣」就行。
唉!想起2年前去西藏時,每次都是先陪寶媽上廁所,
以便維護她的安全,接著讓她出去後才輪到自己;
待在那個狹小的異味空間足足比別人多出一倍的時間,
即使憋氣加圍巾繞口鼻好幾圈還是無從遁「味」。
看來西藏回來的後遺症之一就是「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。」,
鐵打的鼻子,勇啦!
另一個西藏遊的後遺症是,此後凡碰到山、河、湖就會不自覺地
拿來和西藏的神山聖水相比,這…..這…..這更讓人傷腦筋啊!
下一篇北疆遊記將循慣例讓「景點總覽」先登場,然後再做細部介紹;
至於會寫到民國哪一年,呵呵……我會儘快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