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5(五)
6:30早餐
《福容》的自助式早餐其實內容很豐富,
只是鏡頭與胃口都不貪食。
8:00發車前往今日第一個景點「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」,
9:10抵達曾經是台灣第4大林場,
有〈台灣檜木之鄉〉之稱的林田山林場。
依照我寫文的習慣是先搜集好相關的資料予以融會貫通後,
再用自己的語彙表達。但越深入去了解台灣的山林,
越對這段長達76年的伐木悲歌覺得心酸,
受影響的層面超乎你我的想像。
尤其當中牽涉到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與有欠周延的政府政策,
若要在此提及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論戰。
假如對台灣的山林有興趣,【這裡】有一篇文章值得你閱讀,
砍伐台灣森林18,432公頃是XXX沒錯,
但砍伐344,000多公頃林地的竟是XXXX。
雖然政府在1989年及1991年已分別正式宣佈禁伐全台天然檜木林
及天然林、保安林等,但錯誤與矛盾的政策仍在繼續傷害森林。
所以我對於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只想用觀光客的角度介紹,
不敢也不想觸碰歷史的傷痕。
這位是林田山的導覽員,昨日也是由她加班講解七星潭。
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於停車場對面的森榮站月台,
此處是早期的《林場火車站》起點。
空有雜貨店的身影,但非假日似乎沒在營業。
日治時期的「林田山林場」被稱為「森坂」,意指「森林密植的斜坡」,
日語發音即「摩里沙卡」,現在則叫做「森榮」。
林田山林場在2001年逐漸轉型成為《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》,
以伐木時期景貌的重建為規劃的主軸,
以便讓遊客了解當年林田山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林場的作業情形。
碩果僅存的加藤式汽油機關車(加藤式KATO七噸重火車),
全盛時期共有14輛擔任運輸的工作。
萬榮工作站也就是以前林田山林場的辦公廳,
建於1954年的一級檜木木造建築。
木雕一館外部展品
木雕一館內部展品
初期的宿舍全是像這樣的日式檜木造「魚麟黑瓦房」,
後來在1961年才建了4棟磚造水泥平房。
林場懷舊館於2010年11月啟用,
以模型、動畫及聲光效果來重現早期員工的生活情形。
接下來要爬階梯往山坡上走/
林場高架鐵道都是以最高級檜木支撐/
將2間課長級宿舍改建為遊客服務中心(咖啡館)/
〈林田山男孩宿舍〉是服農林替代役役男的住所
1997年重建的「旭東亭」有些像達悟族勇士的帽子,
原本61年前建的旭東亭是一座六角飛簷型檜木涼亭,
現在改為南洋杉+混凝土的確很難重現當年的意境啊!
場長館(場長宿舍)
康樂新邨是1954年所蓋的5棟36戶紅瓦檜木工人宿舍,
可惜在2001年7月的一場無名大火將此檜木屋群焚毀殆盡,
現今只留牌坊及石階兩旁的水泥地基供人憑弔。
至於左下小圖的木箱是消防栓,裡頭放置水箱及水線,
即便亡羊補牢有些晚,但總能收暮鼓晨鐘之效!
火災紀念意象的警示鐘及排列整齊的焦黑木頭在在提醒著:
「火災如虎狼,大意遭禍殃」
建於1955年的中山堂是當年林田山人的精神寄託所在,
舉凡林場內大大小小的集會活動,包括慶祝會、遊藝會、
畢業典禮等都是在中山堂舉行,平日也是居民聚會聊天的主要場所。
尤其在1961年大手筆花了20萬元購進兩部日製電影放映機,
每週大約放映2~3場免費電影,更是把中山堂擠得水洩不通,
所以說它是林田山人的精神堡壘一點也不為過。
中山堂旁圓形廣場所陳列的木雕作品
跟著學生們小小的步伐從中山堂走下長長的階梯到溫泉線鐵路。
「林田山」的運材鐵路依山勢而建,蜿蜒曲折,
由山區砍伐下來的木材要經過五道索道和數十公里的鐵路,
大約一天時間才能運抵山下的貯木場。
匆匆90分鐘的參觀時間便離開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,
用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先生的一段話做為此景點的總結──
『環保不是說完全不能利用,但是你不能以破壞生態來作為產生經濟價值的
一個基礎,所以有所謂的生態旅遊。基本上就是說,我不破壞生態,
可是我還是能創造出旅遊的經濟效益。』
10:40離開後直奔石梯坪遊憩區
石梯坪舉目皆是海蝕平台,
不過我們此行的重點不是觀察地質特色或是海洋生態,
而是從遊憩區入口沿著景區的環狀木質步道往前走約5分鐘,
11:45抵達緩慢石梯坪民宿午餐。
內部環境
既然名為「緩慢」,所以這一餐當然要慢......慢......吃。
上菜囉!
原住民特有的熬湯秘方
接下來由管家介紹燙青菜DIY
底下那三盤是我們自己製作的成果,
看起來是不是美味極了?
1:30慢慢離開緩慢石梯坪,前往坐落於秀姑巒溪出海口的靜浦部落。
咱們跳過原住民歷史,直接切入此行的重點──
划竹筏+射箭
車行約15分鐘即抵達靜浦部落的部落工坊準備划竹筏,
工作人員蓄勢待發。
因為同行的2位家人腰部曾開過刀及受過傷,
所以我們放棄「竹筏漫遊」的活動,
故商借「隨團攝影小塗」的照片以縮圖呈現就此帶過囉!
待團友們約莫2:50回來後再往靶場走去…..
射箭教學
老師教得口沫橫飛,學生個個躍躍欲試。
呵呵……輪到自己舉弓、引弦、放箭就完全不是那回事,
5支箭沒一支射在靶面上。快逃………
3:30離開靜浦部落
4:50領隊下車買知名的「東河包子」給大家止饑
5:40下車換中巴前往大巴六九藥用植物園
太好笑了吧!換中巴去大巴!
其實大巴六九(Tamalakau)指的是卑南族語「勇士」的意思,
植物園位於台東卑南鄉「利嘉林道」上,
這條全長約39公里的伐木古道迂迴曲折又狹窄,
所以一定要換小車才能上去喔!
車行20分鐘再步行一小段山路即抵達餐廳
大巴六九藥用植物園位於萬同山,前方為餐廳,
後方為藥用植物區、野菜區及各類香草區,
共種有超過二百種植物。
從海拔600公尺的高度可盡覽山腳下的台東市區,
夜景也有可觀之處呢!
對!沒錯!我們又要開始吃、吃、吃。
雖說是蔬食餐飲,不過無肉不歡的人先別擔心。
因為生機美食是以自種的蔬菜為主,讓客人自行川燙,
但仍有肉可享用喔!
晚餐採自助式,然大夥兒殷殷期盼著什麼呢?
呵呵……原來這兒有個規定,
要由園主先來段「餐前解說」,
而且要很專注聽才能開動喔!
「肉」在這裡──雷公雞湯
除了放山雞外,還有雷公根、枸杞及紅棗,口感清爽甘甜。
把燙好的青菜加進雞湯中,真是吮指美味啊!
這一鍋肉燥也是亮點,不管是淋飯或拌麵都好吃。
肉蹤三現──排骨筍湯
五彩羹湯
月桃飯/超超好喝的甜湯,園主媽媽現做的呦!
離開前再回眸一瞥…….
黑幕框住了「勇士」,但卻在每個人的心中點亮了一盞燈,
都市中的我們也要努力過身心都無汙染的生活喔!
8:25回到遊覽車上
8:50抵達入住的台東富野渡假酒店
第3天的行程包括台東卑南文化遺址、
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、
鹿野高台、
伯朗大道,
敬請期待……….
~~後記~~
家中7/6開始整修,將離家避難去。
原本想在工程進行前把花東行第3天寫完,
但寶媽臨時在6/29住進榮總檢查,故提前暫停部落格活動,
花東行完結篇恐怕要拖好一陣子........